南京奥特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再遇挑战!人脸识别技术的动态博弈


人脸识别技术今年受到了诸多挑战,前几日小编刚报道过Facebook和挪威科技大学先后开发的反人脸识别技术,没过几天,据美国《财富》杂志消息,美国圣地亚哥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Kneron用高清3D面具和照片,在世界多地成功欺骗了人脸识别系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


Kneron团队宣称,在面部识别技术广泛应用的亚洲商店,他们用一个特质的3D面具,成功欺骗了支付宝和微信的人脸识别支付系统,完成了购物支付程序。


而在欧洲,在荷兰最大的机场史基浦机场,Kneron团队仅通过手机屏幕上的一张照片就骗过了自动登机终端的传感器。该团队宣称,他们还用这种方式进入了中国的火车站。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史基浦机场(Schiphol Airport)、微信(We Chat)和支付宝(AliPay)均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Kneron的首席执行官Albert Liu表示:“伪装成‘人工智能’的面部识别技术并未达到安全标准,这将对用户隐私带来威胁。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但这些公司还未进行技术升级,他们正在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走捷径。”


逐渐取代的二维人脸识别技术


不止如此,其他的破解案例也在时刻诞生着。

今年十月,嘉兴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402班科学小队爆料称:他们在一次课外科学实验中发现,只要用一张打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脸、骗过小区里的丰巢智能柜,取出了父母们的货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之后,丰巢紧急下线“刷脸取件”,并在官方微博也进行了回应:

“关于近期收到的‘刷脸’问题的反馈,我司第一时间核实沟通。因当前为试运营beta版本,在进行小范围测试,收到部分用户反馈识别问题,现已下限,预计将在功能完善之后再考量上线。”

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二维人脸识别技术和三维人脸识别技术。而丰巢快递柜摄像头采集人脸的时候,形成的只是一张2D平面图像,也就相当于一张照片。

2D人脸识别只是通过2D摄像头拍摄平面成像,所以即使算法和软件再先进,在有限的信息下,安全级别终究不够高,用照片很容易被破解。

于是,有人提出疑问,那么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微信和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安全吗?


日趋成熟的三维人脸识别技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方面表示:微信刷脸支付使用安全等级最高的3D活体检测技术,综合使用3D、红外、RGB等多模态信息,可以有效抵御视频、纸片、面具等的攻击。

同时,微信支付会通过多维度安全风控策略确保账户安全,且提供多因子校验,部分用户需要输入与微信账号绑定的手机号或扫描二维码等进行校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微信刷脸支付出现账户冒用、盗刷等风险隐患是极小概率事件,如果因为刷脸支付导致账号资金损失,也可以申请全额赔付。

支付宝则表示:支付宝“刷脸支付”采用的是3D人脸识别技术,各类换脸软件有很多,但不管换的有多逼真,都是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观点认为,二维产品受外界环境影响极大,光照条件、拍摄角度、遮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二维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并且防作伪能力较弱,图像、动态视频、高仿真面具破解人脸识别验证的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二维人脸识别无法扛起安全责任的大旗,三维人脸识别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


部分场景下的潜在漏洞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越来越依赖的生物识别工具,其安全性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么高。在部分场景中,三维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无法发挥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使在人脸识别中加入诸如“眨眨眼”“点点头”这样的辅助验证方案,就技术上而言,破解也绝非难事,无非是成本上增加一点,多一块用于控制转向的机械结构罢了。

必须承认,在没有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制作一个这样的3D面具,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程序上几乎不可能。

据悉,制作3D面具之前,首先需要使用高精度的3D扫描仪器,对人体进行扫描,得到三维数据;接着需要使用高精度的3D打印机,打印出人体头部的主体结构;最关键的是,需要人脸特征的毫米级还原,包括肤色的高度还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设备终端,即使是用户已经开通了刷脸支付,想要使用其他手机进行人脸识别付款,还必须使用支付密码在新终端上授权刷脸支付。另外,在使用其他手机登录时,还需要进行登录身份认证,比方说登录密码。

综上所述,想要使用3D面具进行盗刷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采集到支用户头部高精度3D模型;

2、尽可能完美的完成毫米级精度面具制作;

3、在用户开通刷脸支付的情况下拿到用户的手机,或者直接获得用户的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

显然,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盗刷手段操作难度极高。

不过Kneron也承认,使用3D面具这种欺诈行为不太可能被大规模复制,因为Kneron使用的面具是日本专业面具制造商生产的,仿真程度很高,价格也异常昂贵。但Kneron同时指出,如果是用来欺骗名人或富人,还是可行的。

人脸识别作为这几年的科研热点,刚一落地便给人们带来便捷的服务和良好的体验,但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关安全性的争议从未停止过。

就目前来看还是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人脸识别技术与反人脸识别技术一直处于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但与此同时,人们理应给予这项前景远大的新技术更多包容和耐心。新技术刚出现时往往是不成熟的,需要大量的人员和资金改进新型,但假以时日,或许能迸发出变革整个社会的力量。


© Copyright 2013 南京奥特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903230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602010459 技术支持:科威鲸网络